巨大鍬形蟲-飼育紀錄

怎麼會有甲蟲就直接叫做"巨大"呢?就好比有種烏龜其真實俗名就叫"巨大烏龜"一樣不真實,還有巨大鱷魚、巨大蘑菇、巨大獨角仙、巨大蟹等等。

從小時候第一次見到牠時就對這名字有很強烈的違和感,國小時有個女同學送我的甲蟲卡上面印的就是牠。那時甲蟲王者正流行,我媽不願花錢在遊戲上,也不給零用錢。她偶然試玩了一次抽到這張,沒要玩下去所幸送我了。

當時班上人人都有一張銀卡,巴拉望、高加索、黃金鬼,能得到一張銀卡真的是我做夢都想不到的。開始養甲蟲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到巨大鍬形蟲的本尊。

〈小檔案〉

學名:Dorcus grandis grandis
產地 : 寮國、越南、部分緬甸與雲南境內
幼蟲期:1年
成蟲壽命:1~2年

〈 幼蟲資訊 〉

WF2 81×47 寮國川壙產原名亞種

CBF1 78×50 印度曼尼普爾邦moriyai亞種


9/17-夢幻般的幼蟲

  • 齡數:L1*4
  • 容器:140cc
  • 耗材:D屬AK

巨大鍬形蟲是我極力追求的蟲種。開始養蟲後得知此種不好找,只好等著哪天有機會遇到,在此之前先養一些入門蟲磨練技術。不過一年,想不到真的有機會看到幼蟲釋出,即使價格比起入門蟲來說開始有偏高趨向。

牠們是店到店寄來的,聽他說巨大鍬的幼蟲很硬。幼蟲算是好養,也不是非常怕熱,就是成蟲繁殖比較難搞…而守谷氏亞種相對原名亞種又是另一個等級的難度了。這次購入4隻幼蟲,賣家蟲友建議我先在140cc容器內壓好1cm的新鮮木屑,上層再鋪上原來裝幼蟲的產房木屑。我打算這麼做後放置幾天,等待二齡初入菌溫控飼養。確認幼蟲有鑽到底部後我才放心。

分享該名蟲友飼養法。幼蟲在一齡末二齡初時入菌,可以兩隻幼蟲共享一菌瓶或單獨用500cc重壓菌養到L3。三齡時分公母後入寬口菌瓶,母蟲基本上可以一瓶到底,公蟲則是2~3個月換一次。若體重過40g的幼蟲則會使用重壓菌。寬口瓶大約可以養出75~80mm左右。


10/14-遲來的入菌

  • 齡數:L2*4
  • 容器:窄口
  • 耗材:建山秀珍菌
吃好吃滿的幼蟲

距上一次安置幼蟲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幼蟲也已長成L2幼蟲了。原本140cc布丁杯的木屑都被徹底地鑽好隧道,甚至有幾隻幼蟲已經到了更上方的產木屑處進食。

這次入菌的確是稍晚了。有一位蟲友說通常巨大鍬形蟲若要養大的話,通常都是剛開完產房所得到的幼蟲馬上就會入菌了。後期的體長也很吃重前期一、二齡的基底。根據提供給我幼蟲的賣家自己的養法是一齡幼蟲每兩隻以窄口菌瓶混養到三齡後分公母後單獨飼養;如果是二齡幼蟲的話就可以直接入一整瓶菌了。以我這次入菌的時機點來說是稍微有一點晚了,推測幼蟲轉二齡可能已有兩週左右的時間。但我還是希望牠們能好好長大。

溫控空間一覽。右邊使用菌瓶的是後面的巨大鍬形蟲和前面的彩虹鍬形蟲。使用木屑的幼蟲則在左邊用洗衣袋包著防止蕈蚋。

另外,巨大鍬形蟲是不太需要分辨公母的蟲。因為兩者的價值是差不多的,母蟲是非常有價值的。不過,提供給我幼蟲的賣家說受惠於換血的關係,原名亞種的繁殖與產量已經並不難了。


1/24-肥肥的大鍬幼蟲

  • 齡數:L3♂*3(26.7g,19g,14g)
  • 容器:日規1400cc重壓
  • 耗材:建山秀珍菌

很不幸地本批折損了一隻幼蟲,雖然看是有食痕,但幼蟲就是不見了。剩下的三隻幼蟲體重有懸殊的差距,不過頭幅都差不多,推測三隻都是公幼。最重為26.75g吃的肥滋滋的幼蟲,據蟲友所說這隻有過75mm的淺力,希望牠能朝80mm繼續大吃。

不過一隻26g和一隻14g的幼蟲怎麼能相差到那麼大呢?我懷疑會不會是母蟲,據蟲友所說若14g的真的是母蟲的話那就會是大母了。三者的頭幅都差不多,不過身形卻差的很多,可以看到剛好是三個幾次的胖瘦程度。

將牠們三隻各入一瓶1400cc重壓菌,估計這瓶可能會是最後一瓶,但也有可能再吃一瓶。本來是想入2300cc重壓菌的,不過蟲友告訴2300cc通常是用在體重破50~60g的大扁或長頸鹿鋸鍬的。以飼養日本大鍬做為參考的話,日大是兩瓶就會出來,體重與巨大鍬同樣是能破30g的種類,故可以使用大容量的重壓菌讓牠安心地吃。


5/6-趕在夏天來臨之前,短幼蟲期的大鍬竟然化蛹了

  • 齡數:蛹(11.5g,7g)、前蛹

近期一直沒看到幼蟲,沒想到巨大這麼快就化蛹了。距上次換瓶4個月的時間,菌狀況良好、看起來還沒吃完,本打算讓菌撐到5個月或索性不換直到化蛹,想不到今天搖一搖聽聲音竟然聽到蛹滾動的聲音!!能那麼快就看到成蟲我固然開心,可是現在有點偏早,會不會長不大呢?沒事的!上次量可是26.75g呢!再怎麼說都有保底過7了,再加上這4個月的時間順利的話能不能接近8公分呢。抱著這樣的心情試圖緩解不安我小心翼翼挖開了菌,沒想到卻看到預料之外的結果。

怎麼會那麼小!先挖的是上次26.75g的這隻,蛹長看起來甚至連穩過7都難了,就好像這4個月的時間都沒進食,這怎麼可能!?另一隻更小,可能只有4出頭。名為巨大的大鍬,大鍬中最大的種類竟然會小成這樣…明明上次有26.75g值得期待的阿。幼蟲期僅7個月就化蛹,是吃的不夠久嗎?

左:末重19g,蛹重7g;右:末重26.7g,蛹重11.5g,看樣子只能過6了。
另一隻幼蟲也已經進入前蛹階段了,看起來也是隻小公。

我問了當初賣給我幼蟲的蟲友他那邊的羽化狀況,他說他那邊也已經有成蟲了,甚至過蟄伏的、還在吃的都有。曾養到35g的幼蟲後來因暴走出來最大為77mm,確定沒有過8的個體。大的不一定吃的比較久,小的不一定吃得比較快。他表示大鍬是季節性很強的蟲,去年夏秋的一齡幼蟲隔年夏天就羽化了,而且這點即便有溫控也會發生。這點我後來在某一期的酷力將也有看到類似的說法:「本種體型大,但幼蟲期卻只有6~8個月,所以第二罐很重要。」也讓我想到火柴曾告訴過我大鍬那類的幼蟲愈早入菌愈好,等到二齡才入菌都嫌晚了,必須在前期打好基礎,是非常吃重前期的蟲種。至於要過8的話,同批有蟲友養到末重36g,體長83mm。


5/15-運氣很好的大鍬

就在我剛打完巨大鍬的上一則記錄,想說去看一下巨大的蛹的狀態好了,沒想到這麼快已經羽化了,較小隻的公蟲已經收好腹部靜靜地等待。但蛹重11.5g的那隻掀開天花板的衛生紙後竟然…蛹皮沒有順利蛻下!!

看起來蛹皮後半部沒有裂開,就這樣卡住了,好險有發現,不然可能就掰了。先聯絡可能比較有經驗的學姊共同判斷形勢,這必須要幫牠蛻皮。先小心將牠從蛹室取出來。

不只是腹部,連腳都還包著蛹皮,由於頭還處於低著的狀態,雖然會壓到鞘翅,但只能先讓牠躺著了!幫牠脫皮的時候必須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心,先用鑷子將比較簡單的六足、觸角、頭部的蛹皮清掉邊看看狀況。然後我把牠翻正,發現牠仍低著頭並往前走,我稍微讓牠抬頭看看,發現行不通就不勉強。接著,慢慢地幫牠把腹部的蛹皮剝除,就怕牠的氣管還沒與內部組織分離,強行拉扯的話會留下傷口。於是我拉住牠反方向蛹皮一端,牠邊往前走,蛹皮就慢慢脫離。

手術很成功,沒有外傷,也沒有流出水來。除了蛹室內的一攤水是羽化過程中排出的。接下來就看牠能不能把腹部收好了。明天等翅鞘硬一點再來看看,有可能需要幫牠貼鞘翅了。我想應該是蛹室內溼度太高所致羽化不全。

本來打算放到人工蛹室管理的,不過目前沒有現貨,就放回原本的蛹室,用乾衛生紙蓋住洞口營造黑暗的環境讓牠冷靜、不要跑出去。一進去,成蟲低著頭抵著傾斜高度較高的一端,身體像是拱起來一般,六足支撐著,腹部也開始收縮,鞘翅的分岔程度也比上圖好多了。

隔天,鞘翅完美地合起來、內翅順利收進去,腹部也只差一點就收完了!


5/28-與蟲友交換母蟲

該說是幸還是不幸,這批的三隻都是公蟲(另有一隻於菌瓶折損),得找個母蟲給牠們。由於有細產地,我還是有點在意混產地的問題,只能詢問當初賣我的蟲友有沒有多的母蟲可以交流了。

蟲友願意跟我交換,不過他還提到他有把幼蟲出售給蟲店,而有另一位蟲友從蟲店購入的幼蟲全都是母蟲。透過賣家與蟲店的聯絡,我決定先跟擁有三隻母蟲的蟲友交換。

想不到蟲友離我家還滿近的,我們最終決定以雙方最小的公母蟲互換,也希望能成為日後好交流的在地蟲友。下圖就是到目前為止已羽化的最小公蟲48mm。

48mm的巨大鍬形蟲原名亞種

其實還有另外一隻看起來更小的蛹,不過就沒有拿出來交換了。希望牠在新家能過得舒服。附上牠的飼育紀錄:

  • 9/17入手
  • 10/14 L2 建山窄口秀珍
  • 1/24 19g 1400重壓菌
  • 5/6 發現化蛹 蛹重7g,蛹長47.2mm
  • 5/15羽化尚未過蟄伏

6/17-第三隻公蟲羽化

12/4-守谷氏亞種入手

巨大鍬形蟲守谷氏亞種(Dgm)是最大的大鍬形蟲,體長來到驚人的95mm,其競爭對手還有安達祐實大鍬(94.2mm,2021年)和日本大鍬(92.7mm,2020年)。然而Dgm的紀錄已經有6年沒有更新了。原名亞種的記錄來到87.0mm,與守谷氏亞種有一定差距,且已是20年前的紀錄。

  • 齡數:L2(單獨飼育)、L1*4(兩隻一瓶)
  • 容器:窄口
  • 耗材:建山秀珍菌

本批幼蟲是有幸從蟲友那購入的。種親為78×50,公蟲並不大。由於秀珍菌上週未走菌完成,本來預計是上週入菌的,挖開時有4隻一齡幼蟲和1隻二齡幼蟲。入菌的方式為兩隻一瓶,但事實上很多飼育大鍬的玩家都會在一齡時直接入一整瓶菌。不過既然已經入了也來不及了。根據友人的說法,中日大等大鍬在二齡到三齡初成長最快,在早期打好基礎,所以才會在第一瓶時讓牠有充裕的食物吃,就讓牠吃到三齡。


2/26-第二瓶菌

  • 齡數:L3♂*2(14g,13.6g)♀*2(9.6g,9.5g)、另有一幼尚未換菌不確定性別
  • 容器:日規1400cc重壓、窄口
  • 耗材:建山秀珍菌
母幼9.5克

因為第一瓶菌是兩隻幼蟲入一瓶的,理論上來說菌會比較快被吃完。參考之前原名亞種幼蟲更換時,三個月換一次的菌被吃了1/2以上,幼蟲也上三齡一陣子,我想兩隻一瓶應該會需要更早換才對。實際上我從過完年後就已經在想更換的時機,不過不管怎麼看菌瓶的外表,都沒有大範圍被吃過的痕跡,看的出來有蟲活動的痕跡且分為上下兩部,若是母蟲的話食量也會較少而不需那麼早換,這讓我很難判斷是否要再讓牠們吃一陣子不浪費菌還是提早打開後分居以免混養影響到尺寸呢?

最後我選擇在不到3個月(11週,提早一週)更換。果然如我想的一樣,菌還有很多沒有被吃到的部分,上下部各分別佔據一隻幼蟲,且巧合的是下半部的都是公蟲,上半部都是母蟲。兩公兩母的性別比非常平均,很好!

幼蟲看起來剛轉三齡不久,因為頭與身體的比例仍處於頭非常大的狀態,這也符合食量還小的結果(三齡過後食量開始漸漸增大)。我將公蟲以1400cc秀珍重壓菌飼養,母蟲則以窄口秀珍菌飼養,預計3個月後再來看看。從圖片就可以看出沒有被幼蟲吃過(甚至鑽過)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將那些地方的木屑蒐集起來再製成重壓菌,希望能再順利走菌。接下來就是等唯一一隻一瓶的幼蟲準時換菌了。

算一算原名亞種入菌時都已經是二齡,3個月後換菌時已經是進入三齡一陣子了。而守谷氏亞種入菌1時是一齡,3個月後是剛轉三齡,這個結論還滿符合生長週期的。我聽過一個說法,L1→L2要一個月,L2→L3要2~3個月,雖然並非指所有蟲種皆是如此,不過巨大鍬形蟲基本符合這個公式。這樣當我下次累代飼養時就能根據先前經驗所得到的生長週期來更好的決定換菌的時機點與食量了。

母幼9.6g
公幼13.6g
公幼14g
被剪成兩半的菌瓶,可以看見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被吃。

4/30-多住了三個月的第一瓶:上次單獨入菌的母蟲

馬上就找到洞鑽的母幼順利地鑽下去了。

還記得入第一瓶菌時那隻單獨入住一瓶的幼蟲嗎?因為是單獨一瓶的關係,加上菌的狀況良好且還有很多部分沒被吃到的關係,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地方沒被吃到,但時間久了還是忍不住將牠抓出來檢查一番,這也是必須的。

最近幼蟲常在接近平口處探頭,心想是不是幼蟲沒東西吃了呢才如此靠近瓶口,於是決定近期就來換瓶。從外壁看起來應該是隻母蟲。

開挖過程非常順利,測量體重為13.7克,非常符合一隻母蟲在三齡中後期應有的體重(相比之下,公幼剛轉齡就有14克左右的重量了,我是這麼判斷的)。我檢查了幼蟲待著的空間,看起來就像幼蟲從入菌後就一直待在原處一樣,沒有找到其他明顯的隧道(也有可能是後來被菌絲長回所覆蓋),底部也完全沒有被吃過。

由於菌的狀況還很良好,我決定從幼蟲居食的空間人工貫穿一條路徑引到底部,讓牠能繼續吃,吃完直接做好蛹室更為理想。但也不排除幼蟲本來的空間就是蛹室的可能,目前幼蟲期已過5~6個月,即將化蛹也不是不無可能。

幼蟲的體色並不算黃,我猜想該空間為蛹室的可能性較低,就算真的接近三齡末期也應該還有一些時間。幼蟲順利地順著我開好的隧道往下鑽,每一小時檢查一次,看來牠已經鑽入內部、不見蹤影。

5/14(兩週後),搖一搖瓶身再貼近耳朵聽,無聽見蛹扭動的聲音,希望牠還有在繼續吃,要不然應該正在蓋蛹室吧。


5/14-幼蟲近況檢查:有公幼疑似做好蛹室

  • 齡數:L3♂*2(14g,13.5g→2/26測量)、♀*3(13.7g→4/30測量,9.6g,9.5g→2/26測量)
  • 容器:日規1400cc重壓、窄口
  • 耗材:建山秀珍菌
仔細檢查內部後,發現是一個封閉空間,故推測為蛹室。

我在巨大原名亞種的紀錄中也有提到巨大是季節性很強的蟲種,看來這點即便是晚了3個月出生的Dgm身上也同樣適用。這樣算一算從12月初到5月中,幼蟲期也不過5個月的時間,公幼也即將化蛹了。同批的另一隻公蟲則完全沒有化蛹的意思,非常開心地大吃起來,體型也是看起來十分的大。食痕面積也比左圖這隻即將化蛹的公幼來的多。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會換到第三瓶?母幼搖瓶後則是沒有聽到蛹在滾動的聲音。

下圖是上圖那隻即將化蛹的公幼的菌瓶外觀照片。從顆粒的粗細和顏色以及菌絲後來長回去的樣子可以判斷這只是鑽過的痕跡,並非食痕。且這條痕跡同樣與蛹室位於上部,推測入菌後幼蟲先鑽到底部後在中下部取食2個月後就往上鑽尋早建造蛹室的地方。

下圖是另一隻公幼還在居食的樣子,牠的身後是一大片咖啡色的食痕(食痕的顏色非常深),頭朝著新鮮木屑的方向,看起來離化蛹還有一段時間,希望牠長大、平安羽化。

還在大吃的另一隻公幼。
大片面積的食痕中可見一顆一顆顏色特別深的就是大便。

5/25-第三瓶

  • 齡數:L3♂*2(蛹,28.2g)、♀*3(蛹,?,?)
  • 容器:日規1400cc重壓
  • 耗材:建山秀珍菌
目前還在吃的公幼,幼蟲已近6個月,28.2g。

這批幼蟲共2公3母,目前已有1公1母化蛹,2母仍在第二瓶內狀況不明(搖瓶無滾動聲),剩下的公幼是唯一一隻到現在還在吃的幼蟲。第二瓶的食痕吃的其實算滿不錯的,從瓶外看繞了一圈都有吃到,而第二瓶也已經放了4個月了。實際開挖舊瓶的狀況發現也還是有很多地方是沒有吃到的,幼蟲只會在牠所鑽的隧道周圍取食,至於中間或是上下一點的地方就不會吃到,大概有將近一半是有吃進去的。

不過即便吃得非常好,幼蟲的體重並不理想,僅28.2g,本來我預計還是有35g起跳的。聽火柴說他的公幼上次看有35g,目前已入第三瓶了希望牠有40g。

另外,不知道為甚麼這次星蟲坊提供的建山秀珍重壓菌的木屑顏色比較深,我懷疑是換樹種了,而且木屑非常好挖,感覺菌沒有走到很深。不過他告訴我建山一直以來都是用櫟木,我還以為是楓香呢。派大星重壓好的菌現在都是放在13℃冷藏。13℃對菌來講太低溫了,生長速度受阻,分解能力也會變低,這或許就是木屑顏色還比較深的原因也說不定。


第一隻羽化的公蟲與母蟲

這兩隻最早出的幼蟲都是在差不多的時間點進入前蛹、化蛹,公蟲於6/23羽化,母蟲於6/24羽化。公蟲是在人工蛹室平安羽化的,說是這麼說,不過因為蛹室是用先前按照其他種小型蟲所打造的,對公蛹來說真的是剛剛好到緊繃了。雖羽化的很成功,不過後續公蟲不甚跌入蛹室之外,不知怎麼的有半邊的內翅下緣露出來後被踩爛糊成一團便難以收回,最後這隻公蟲也沒能挺住,於6/30離開了。公蟲體長62mm,蛹重13.4g,最後一次測量是入第二罐重壓菌時的14g,那時才剛轉三齡。


9/23-經過4個月已經完全爛掉的菌與催蛹

  • 齡數:♂(20g),♀*3(成蟲並已過蟄伏)
  • 容器:日規1400cc重壓
  • 耗材:建山秀珍菌

很可惜的是本批最重28克的公幼最後沒有順利在第三瓶內做好蛹室。雖然也沒有暴走,但放了4個月的菌即使表面看起來還好,其實已經爛掉了。將牠挖出來測量只剩24克,體表發黃,用木屑催蛹。於9/30做好蛹室。

最後一隻公幼體表發黃,用木屑催蛹。

10/18-化蛹

  • 齡數:蛹
  • 容器:日規1400cc
  • 耗材:二手木屑

這個蛹重可能連7都有點難,要看轉換率。

10/18觀察到剛化蛹的守谷氏大鍬,由於催蛹用的木屑裡也有混著一些老菌的廢木屑(比例不到一半),到了11月發現有走菌跡象,後來於11/2挖出並測量蛹重17.2克。

發表留言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