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西平鋸鍬形蟲-飼育紀錄

之所以會養這種鋸鍬的原因其實還滿莫名其妙的。當初在社團偶然看到有人賣這種少見的冷門蟲,就因為柴柴的一句話:「牠的牙看起來還滿像孔夫子的」。本來沒考慮的我仔細看還真得愈看愈像!

〈小檔案〉

學名:Prosopocoilus decipiens
產地 : 爪哇島
幼蟲期:8個月
成蟲壽命:1年

〈 幼蟲資訊 〉

WF2印尼西爪哇省Mt.Ciwidey(1700m)產


10/11-入手

購入時有詢問賣家此蟲好不好養,得到的回覆是滿簡單的。雖然親代不大。先以250cc布丁杯養大一點,最好是到二齡能分出性別,再考慮接下來怎麼做。

11/28-第一次換土

幼蟲長到二齡,雖然還是小小的,但可以用頭幅分性別了,初判是4公1母,以500cc布丁杯繼續養大,預計下次再換一次木屑應該就OK了。


3/8-第二次換土

  • 齡數:L3♂(14.1g,12.7g,12.2g)、♀(沒量,沒換)
  • 容器:祈星750cc、500cc
  • 食材:星空木屑

第二次換木屑與上次間隔3個月,其實木屑的狀態看起來還行,但考慮到幼蟲長得滿大隻的且外頭看的到些許大便決定還是換了,希望牠還能繼續再吃滿3~4個月。

我從容器外看到一條肥碩的尾部蠕動,從沒想過牠可以長那麼大隻,決定給這令我震驚的畫面留個照片。

以中型鋸鍬來看,沒能想過也能長得這麼有份量感,決定永久記錄我當下看到的畫面。這樣看起來500cc似乎對牠來講就擠了點。
迪西平鋸母幼在土表做了類似蛹室的構造?

將幼蟲取出量測重量,幼蟲看起來很健壯,別看牠頭部不大,後面連著的肥碩腹部看起來相當好。三隻公幼的體重都差不多,最重的一隻為14.1克,感覺還不錯,而且體色還很白。若是能保持幼蟲期不催蛹、進食再幾個月應該能有好的結果。由於手邊沒有牠的飼育紀錄,只好以養過的任氏鋸體重做為參考,感覺這批公幼出來個65mm應該還算保守,我覺得甚至可能有逼近7公分的個體出現喔。

至於母幼這次則沒有幫牠換木屑了。因為牠在土表做了一個像是蛹室形狀的構造,當然這也有可能只是牠隧道的一個空間。我決定先觀察看看,要是牠最近沒有做蛹室的跡象再趁木屑還沒朽掉之前換掉。也是考量到母幼的體型跟食量較小,不需要跟公蟲同樣的頻率換木屑。就算真的真的,母蟲養小了也比較不會失望。

不過唯一要擔心的點是本批母幼只有一隻,化蛹的時候需要注意。以我飼育其他鋸鍬的經驗,母蟲早個2~3個月羽化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所看到的土表構造可能真的是牠的蛹室也說不定。

我有找到日本人的飼育紀錄,這裡


5/31-羽化

剛羽化不過幾天的長牙型迪西平。體長59mm。

發表留言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